淀山湖中心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淀山湖中心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教科室
二O一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继续以“十三五”课题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教师读书活动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重心,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注重教科研的实效性,积极发挥教科室的主导作用,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初制定的各项科研计划和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夯实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科研的关键,本学期继续落实本学年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通过校本培训切实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意识,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追求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1.组织学习培训。本学期,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4月3日,邀请了校外专家赵文标老师来校指导青年教师论文写作与专题讲座《浅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5月15日,邀请赵文标老师来校指导青年语文教师作前指导课教学及讲座《领会<课标>精神,搞好作前指导》。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方面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研究、交流,从中吸取科研的营养,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深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
2.组织竞赛评比。本学期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总体框架下,各科室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基本功竞赛、评比,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了“工作四年内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并邀请赵文标老师来校做专业评奖,共评选出3篇一等奖论文、5篇二等奖论文、10篇三等奖论文,通过竞赛与评比,有效加强了青年教师的论文撰写水平。
3.举办读书沙龙。上学期,我校成功创建昆山市第一批“书香校园”,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开展个人阅读、集体阅读、读书交流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教师们利用好教师阅览室、办公室书架,在空余时间进行读书充电,撰写读书体会,进行交流。4月26日,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举行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主题是“阅读·交流·共享”,老师们通过阅读经典名篇、述说读书体会、分享好书好文的形式,展示了读书带来的精神升华和心灵洗涤。
二、做好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管理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中核心的一环。我校把科研管理的力度重点放在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并力求规范化。
1.做好“十三五”课题研究实施
本学期,我校的苏州市教育学会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践行“正基”校训—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和2016年度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渠道与策略研究》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正开展的如火如荼,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积累了充分的课题研究资料。同时,教科室定期召开子课题组长会议,制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布置课题研究任务,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成果,争取在下学期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报告,进行中期成果鉴定。
2.做好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研究
本学期,在“十三五”课题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课题实施方案,并继续做好教师微型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教师结合学校每月一次的教科研活动,有效地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展示活动,通过备课、上课、磨课、听课和评课,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本学期我校8位教师的昆山市个人课题参与了昆山市小学个人微型课题终期成果鉴定,顺利结题。
三、探索研究实践,喜结教育科研硕果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改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业务素养得到了锤炼和提高。教师们驾驭实践以及提升理论的能力不断增强。
本学期,教科室认真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选择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共有13篇论文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共有64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级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奖。通过研究,我们广大教师已经感到,课题研究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题,也不是抽象的理论推演,而是教育、教学的行为,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可以改善原有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水平。
诚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们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二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的推广存在着不平衡性;三是科研活动的安排和措施的落实存在着不平衡性。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必须通过新一轮发展来解决。
只要我们遵循“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课题研究的原则,从严抓自身,求提高;从实抓调研,求深入;从新抓思路,求发展;从创抓重点,求突破,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实效与推广,那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就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