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山湖中心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网站首页    教研平台    教育科研    淀山湖中心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三、务实研究,研训一体,提升科研水平

淀山湖中心2017-2018学年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教科室

O二十六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学校教科室继续围以教育科研为突破,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走内涵发展之教科研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促进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教科研真正走向实践,走近每一位教师,力争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具体工作总结:

一、落实校本培训,提升师资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为贯彻教育局有关校本培训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在校长室的大力支持下,继续要求全校每一位教师读书,并向教师们推荐了《教育的力量》、《给老师100条建议》、《班主任工作十日·走向学生》、《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等优秀书目。同时向向各办公室分发教育期刊、杂志,供教师学习、讨论。

2.提升科研能力。继续通请进来,走出的办法,积极开展和承办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邀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实践版编辑部颜莹主任来校作《说你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设计》教科研讲座邀请校外专家赵文标老师两次来校指导教师论文写作并作《浅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教科研讲座。同时,学校教科室继续以《教师研修手册》为载体,结合我校教师考核制度,落实具体的读书、学习、写作的要求。用好网络平台,引领教师不断加强反思、总结和提炼,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并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个人博客,充分发挥校园网科研交流功能,助推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推进师徒结对。继续开青蓝工师徒结对活动,一方面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促进师徒互学,相互激励,自我完善。严格按照学校师徒结对协议书的要求,加大过程指导,落实考查制度。开展了青年教师微课评比、课件制作评比、论文写作评比等一系列专项活动,并加强随堂听课,强化课堂教学常规的引领,进一步助推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快速成长。

二、优化课题管理,提升科研水平

1.重组课题研究网络,加强课题研究实效

1)召开子课题组长会议。学期初,学校召开十三课题研究期间第一次子课题组长工作会议,解读了学十三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子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了解了各子课题的名称和分工,重点学习了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各组长进一步明确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要求。同时,教科室协助德育室开展苏州市教育科十三规划课题《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渠道与策略研究》的具体研究工作。

2)组织教师申报小课题。根十三课题的需要,学校重新建立团队课例研7个子课题组,组织全体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题研究,申报个人微型课题,开展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本学期学校共举办校级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展示2次,各子课题组每月开1次理论学习以及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实验课。

2.积极申报省级课题,增强课题研究实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课题研究实力,探索促进我校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学校根据市教科室的工作要求,十三课题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以《立德正基:一所乡村小学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的实践研究》为题省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十三专项规划课题。

三、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成果转化

1.做好征文评选推荐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按要求积极推荐上报,提高教师论文的获奖率。同时认真修改和组稿,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荐稿,为教师提供发表文章的舞台。先后组织参加了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优秀陶研论文教育小故事,蓝天杯教学设计评选等征文活动。在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明显,共有28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31篇获省级二等奖、10篇获省级三等奖;26篇教学设计获苏州市三等奖3篇论文获昆山市二等奖、2篇论文获昆山市三等奖。

2.做好成果编辑整理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教科研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编辑《教科信息》,做好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手册》、《课题研究记录本》的整理归档工作。

回顾一学期来的教科研工作,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只有让学校的科研与教研工作不断整合,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切实提高教学工作的实率,真正实现优效化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名校的品牌。


2019年6月23日 16:51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栏目导航